收藏本站
 
协会简介协会章程会长单位: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会长单位:苍南县天马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温州跟我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交通运输集团国际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苍南县玉苍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苍南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龙港诚大饭店苍南万顺大酒店有限公司苍南县阿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杨道路(个人会员)理事单位:苍南县泰安大酒店有限公司苍南日月潭农庄苍南县仙翠园农家乐酒店温州欧乐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马站镇中魁村经济合作社苍南县中海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艾尚旅游有限公司温州鸿燕食品有限公司苍南渔寮宏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会员单位:苍南县洲际酒店苍南县风情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瓯南旅行社苍南县景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帝豪航空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苍南县群鹰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苍南县山海旅游有限公司苍南襄和酒店有限公司苍南县万宝路大酒店有限公司苍南万豪之星酒店苍南县帝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苍南渔寮滨海乐园开发有限公司度假山庄(度假山庄)渔寮金沙滩山庄苍南县渔寮茶苑苍南县马站镇渔之寮海鲜楼苍南县马站镇碧海庄园农家乐苍南县润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温州海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苍南县舟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渔寮浪淘沙农家乐苍南瑞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苍南县矴步头农家乐酒家(三源农庄)苍南县蒲城文物保护管理所温州鼎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钱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苍南县龙宇水果合作社浙江桥墩门食品有限公司苍南县交通运输集团旅游汽车分公司桥墩镇矴步头村经济合作社桥墩镇碗窑村委会桥墩镇下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苍南苍茶轩茶业有限公司炎亭海味大酒店苍南雾都茶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岱岭畲族乡富源村经济合作社温州矾矿温州美途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温州旅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苍南县井巷之家酒店有限公司温州银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港镇芦浦鉴后西村(梦江南生态园)苍南县归园田居民宿有限公司协会会员会员代表协会活动会员动态品牌创建协会文件AAAA景区----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AAA景区----渔寮大沙滩AAAA景区----碗窑古村落AAA景区----日月潭农庄AAA景区----桥墩五凤茶园AAA级景区----炎亭金沙滩AA景区----石聚堂景区后槽海螺休闲度假村明代抗倭古城堡—蒲城(蒲壮所城)明代抗倭重镇——金乡古卫城钟灵毓秀、江南水乡---钱库浙南的九寨沟--莒溪旅游线路苍南县天马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苍南县跟我走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交运集团国际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苍南县中海旅行有限公司苍南县艾尚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风情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瓯南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景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苍南县群鹰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苍南县山海旅游有限公司苍南县帝豪航空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温州美途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地接组团自助旅游国际大酒店诚大饭店万顺大酒店泰安大酒店襄和酒店(华玉山庄)万宝路大酒店帝豪大酒店苍南万豪之星酒店玉苍山庄渔寮度假山庄渔寮茶苑苍南县音乐石山庄酒店有限公司苍南县洲际酒店苍南县井巷之家酒店有限公司酒店住宿渔寮金沙滩山庄苍南县马站镇碧海家园农家乐渔寮海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马站后槽海螺休闲度假村苍南县舟新旅游民宿渔竂浪淘沙农家乐苍南县归园田居民宿欧乐湾景区民宿乡村民宿马站镇中魁村经济合作社钱通农业示范园苍南县龙宇水果合作社日月潭农庄采摘农庄国际大酒店诚大饭店万顺大酒店阿齐酒店泰安大酒店襄和酒店(华玉山庄)万宝路大酒店渔寮金沙滩山庄渔寮茶苑渔寮渔之寮海鲜楼玉苍山庄桥墩仙翠园农家乐苍南瑞金大酒店苍南万豪之星酒店苍南县碇步头农家乐酒店(三源农庄)餐饮美食矾山达记肉燕浙江桥墩门食品有限公司龙港--中国礼品城休闲购物旅游交通国家法规地方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标准苍南旅游宣传片玉苍山景区宣传片渔寮景区宣传片碗窑古村落宣传片炎亭风光宣传片石聚堂景区宣传片日月潭农庄宣传片五凤茶园宣传片明代抗倭古城堡--蒲壮城所碇步头宣传片

温州未来三年要建成50处森林康养基地

浏览数:31 
分享到:

 

温州网 2017-11-21 08:04:00
为何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将给温州市民带来哪些利好?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林业局局长王丽峰。

温州网讯 现今,以养生、康体、疗养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康养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我市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我市将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市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森林康养基地50处,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

  为何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将给温州市民带来哪些利好?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林业局局长王丽峰。

  缘由

  发展森林康养,为大众谋取有助身心健康的福利

  记者:市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政策?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王丽峰:森林具有特殊的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但在我国现阶段,森林服务于人类的产品功能单一,基本止于吃、住、玩的观光型旅游,森林对人类的意义和福祉还远远没有被发掘。比如康复、保健、疗养、养老、科普教育、中华养生文化等,都还没有借助森林环境形成个性化、整体化的服务产品。

  而在国际上,德国、美国、日本、荷兰、英国、挪威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依托森林等自然资源,纷纷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实践和开展各类康养疗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德国在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后,其国家医疗费用总支付减少30%,也就是说,国民健康指数总体上升了30%。

  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深入贯彻“两山”理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康养产业集“度假、游憩、疗养、保健、养老、文化”于一体的优势,向社会推出功能多元、个性突出、内涵丰富的森林康养产品,为大众谋取养眼怡心、调适机能、养颜健身、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有助身心健康的福利。

  福祉

  森林康养将纳入医保范畴和职工休假体系

  记者:这项政策的出台对于温州的老百姓有什么利好?

  王丽峰:我们将持续推进森林康养纳入医保范畴的工作,探索森林旅游疗养与中医药保健服务的新型合作模式,鼓励支持企业与医疗、保健部门合作,发挥森林康养在替代医学、预防医学中的作用。探索康复医院进森林的试点,将符合规定的医院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并在技术培训、人才支撑方面给予支持。

  此外,森林康养项目还将列入工会疗养线路。我们要将职工疗休养与休闲旅游、森林康养及健康管理等结合起来,开展森林康养式疗休养活动并纳入职工休假体系,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列入工会疗休养线路。

  目标

  力争到2020年,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

  记者:关于森林康养产业在温州的发展,我们的初步目标是什么?

  王丽峰:地处浙南沿海的温州,气候宜人。现有森林面积6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景区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007年以来的10年间,当地森林旅游人数从198万人次增加到4070.95万人次,增长了20多倍,森林旅游总收入也从1.82亿元攀升到118.54亿元,增长了65倍。

  我们将依托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发掘利用自然景观、森林环境、农林产品、休闲养生等资源,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森林康养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森林康养基地50处,森林康养龙头企业18家,森林康养服务人数达到7000万人次,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

  举措

  打造森林康养基地

  多部门联动构建“林业+”格局

  记者:若申报森林康养基地,有什么程序和具体要求?

  王丽峰:申报森林康养基地,我们有一套完善的申报程序,同时因地制宜确定不同评定标准。

  申报程序是:先是由申报单位提交申报所需材料向所在地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再由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合格审查并签署意见后向市林业局推荐。最后由市林业局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专家委员会对所申报的基地情况进行实地核查,提出审查意见,评定合格者。

  依托温州生态资源本底,结合温州“山、海、城”的自然格局特征,并按照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市森林康养基地被划分为三大板块,即内陆远郊型森林康养基地、都市近郊型森林康养基地、沿海靠山型森林康养基地板块。不同的板块类型,有不同的评定标准,有兴趣或需要的朋友可查询“中国温州”网站公布的《温州市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温林〔2017〕48号)。

  记者:森林康养产业确实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围绕《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市将实施哪些新举措?

  王丽峰:目前,政府层面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温州市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在政策上作了设计,明确了发展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着手做的是:一是打造首批森林康养基地。目前全市已开展申报工作,计划12月底前完成首批森林康养基地的验收和命名工作。明年我们将重点放在培育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未来三年将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森林景观提升、森林古道修复、森林康养指数监测与发布,以及水、电、网络、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森林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及营销服务等。

  二是打造“林业+”工作格局。我们将与北林大、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积极对接,为森林康养师的系统培训开发课程,拓展培训路径。重点对森林讲解员、森林康养师、森林康养服务管理等从业人员,开展森林康养职业技术培训,打造一支熟悉掌握森林医学、健康保健和旅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与市旅游局合作,构筑“大旅游”格局,形成“林业+旅游”;与卫计委、温医大合作,开展“康复进森林”试点研究,形成“林业+卫计”;以田园综合体为整合形式,打造整体化、生活化的休闲、康养产品,形成“林业+农业”;以户外体育项目的整合为点,以森林古道的开发利用为线,以太极等中华养生文化融入为面,整体发挥基地的运动、休闲、养生功能,形成“林业+体育”等等。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谢宾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