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榈湾旅游度假露营基地浏览数:2343次
苍南最美海湾、最大露营地----棕榈湾 棕榈湾地处赤溪棕利头村,海岸线长5公里,是苍南黄金海岸线上最美的一段。在我的经验中,海几乎是最难以表达的事物,除了波澜壮阔的涛声,一切感知都是徒劳。但对这次的海湾行走,却有着比较明确的审美期待。 海以不可知的浩大无限延伸,总是让我想到天空。看海,总要去高处。在友人的引领下,我们登上棕利头的哨岗瞭望台。这个瞭望台可谓来历不凡,是当年南京军区设立的东海前沿岗哨之一。过去,这个岗哨每晚有6名民兵值守,负责海上观察,演绎过抓特务、守边防的民兵故事。伫立台上,我们的视野一望无际,我们的衣襟竦竦飘动。眺望左侧的流岐澳、长岩澳、大门山,你会看到长长的岸线曲曲折折、凹凸有致,那些长长短短的海岬,像探进大海的臂弯;海岬与海岬之间,护卫着柔美恬静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充满韵律之美和变幻无穷的神韵。而更远处的岛屿,在太阳的映照下,则显出了悦人的柔和。海雾,乳白色的,淡青色的,乍开乍合,开开合合,使人觉得在这个世界,又在那个世界。 右边的远方则是深湾、信智港和老君岛。波光粼粼中,一艘又一艘小渔船从老君岛方向斜开过来,它们飘飘摇摇地靠岸了,卸下一篓篓鱼鲜,顿时,你会觉得那拂面的海风中,掺和着一丝丝醉人的腥味。 棕利头地形险要,山岭崎岖,明代以来就是海防重地。哨岗瞭望台脚下不远处就有一处抗倭营寨,面积约3000平方米,爬满野藤的寨墙也有2一3米多高,寨墙以不规则之粗石垒成。墙内芳草披靡,墙外蔓延的芦苇夹杂着矢车菊不绝于目,昔日的兵器撞击声依稀入耳。远远望去,寨墙在烈日的长空下,肃穆、神秘、苍凉。 我县沿海一带过去称之为“瓯郡之边疆,昆阳之要隘”。明初设立金乡卫,辖蒲门、壮士、沙园等千户所。当时卫城和所城周围遍布营寨,海上兵船往来不绝,棕利头的抗倭营寨就是其中之一。 沿着抗倭营寨右侧新开的道路,我们一行驱车靠近海。不一会,就下到一个叫“大坪头鼻”的海岸,这是棕利头村的主脉西山至东山基线向东延伸入海的一个海蚀平台。由于东、南、北之面岩岸都较陡峻,唯顶部较为平坦,故名大坪头鼻。1952年8月17日,盘踞在大陈岛一个蒋军加强营300余人乘兵舰、汽艇,就在大坪头鼻偷渡登陆,棕利头民兵分队长陈育魁等多人被杀害。 现在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好望角”,是棕榈湾开发公司董事长陈合从给命名的。从小在这里长大的陈合从,也许在走南闯北的商战经历中,早就领略了“好望角”惊涛拍岸的壮观,他希望这里像非洲最南端那个“好望角”一样,是一个有美好希望的海角,使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带来好运。 站在“好望角”上,我们离海更近了,这时的海呈现出深沉的蓝色,海面虽然看是平静的,但是奔涌到足下的海水仍然澎湃跌宕,冲到礁岸上声若洪钟、飞沫四溅,可以感到巨大而深沉的震动,这就是海的魅力,仿佛能感受到大海的心跳。 看,那里有一条鳄鱼。果然,“好望角”右侧一座伸出的海面的半岛,像一条巨大的鳄鱼,正探头蹬腿,借一股“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磅礴气势,准备一头扎入大海,吞吐日月,吮吸沧海。 友人说,这条鳄鱼应该算是中国“第一大”吧!那大鳄鱼脚下就是“鳄龙滩”。从远古时候起,海和陆就在这里开始了永无止境的角力:潮涨潮又落,海滩一忽儿隐没于层层白浪,一忽儿又出现在明晃晃的太阳下。那些被海浪侵蚀下的岩块、碎石、连同海底岸坡上的物质,被水流带走,运送到平缓的岸段堆积在这里,形成砾石海滩。在海滩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小而圆滑的卵石,它们在涌上来的海浪中彼此碰撞,发出叮咚悦耳的声响--事实上,正是海浪搬运过程中的摩擦碰撞,才磨平了它们最初的棱角与锋芒。踩着小石子慢步而行,可见崖壁上崩落下来的巨大岩块,玉一般阴性的气质,色彩斑斓,高傲地沉默。 令人惊讶的是,“鳄龙滩”上的海蚀奇观非常独特,海岸地貌千姿百态,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窗等,样样齐全。尤其那个海盗洞,温暖、润湿,母体子宫一般,氤氲着母性的气息。在洞内可聆听潮水汹涌翻滚之音,谓之“空穴来音”,颇有神秘色彩。我知道,海里的事物,一定如同我们在大地之上的所见一样博大神奇。 海风、陆风、季风,时时光顾,处处吹拂的棕榈湾,完全出离我对苍南海岸线的认知。 空气清新纯净,我深深呼吸着,恨不得把城区带来的浊气倾吐净尽,纳入满腔清新的空气。 自驾线路:一、G15沈海高速观美出口下,直行沿S232省道往渔寮方向开,在雾城路口左转9公里左右即到棕利头村(棕榈湾)。二、G15沈海高速萧江口下,沿世纪大道、龙金大道到金乡转龙魁线浙南黄金海岸线到赤溪,再往渔寮方向开7公里左右即到棕利头村(棕榈湾)。
|